政策微调已在路上,但这次是新一轮“放水”吗?

摘要:任何宽松都不是一步完成的,看清方向最重要。年初以来,从PSL放量、资管新规更加务实到近期央行降准置换MLF,“看上去很像放水”的政策其实没那么简单。

年初以来,从PSL放量、资管新规更加务实到近期央行降准置换MLF,表面上看是在持续小幅“放水”,但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深究昨天刚刚召开的政治局会议解读,可能会找到答案。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微调已经在路上

市场一些分析称,此次政治局会议代表着“微调已经在路上了”。

华创证券宏观研究牛播坤团队分析称,年初以来中美在贸易问题上的针锋相对加大了政策面对经济前景的担忧,而且从年初至今的政策变化能够看出,政策微调已经在发生。此外,防风险严监管的大方向不变,但节奏趋缓,也是为了避免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完成全年任务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表明对全年的经济形势持谨慎的态度。对于开年经济形势,本次政治局会议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总体判断,即稳中向好,具体用词上略有弱化,对主要指标的描述从“好于预期”改为“总体平稳”。但对于全年经济形势,态度更为谨慎,强调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完成全年任务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从中可见,年初以来中美在贸易问题上的针锋相对加大了政策面对经济前景的担忧。

扩大内需、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在时隔一年多后重回政策视野。由于对全年的经济形势转为谨慎,本次政治局会议对后续工作的要求相比2017年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扩大内需、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措辞在2017年的相关政治局会议中都没有出现,但这一次重回政策视野,确认2016年以来供给侧改革主导的宏观政策正在向需求侧适度倾斜。

从一季度PSL放量到资管新规更加务实以及近期降准,政策微调已经在发生。年初以来,财政货币监管均较之前有所微调,打好提前量。2018年一季度PSL规模达到3000亿,已与2016年同期持平,意在对冲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带来的基建明显下滑。同时,今年以来货币市场较为宽松以及4月17日降准,均在对冲资管新规资产和负债双回表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征求意见后的资管新规也更具可操作性。

“三大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不变的情况下,加快结构调整和持续扩大内需的结合显然不会回到刺激基建、大幅宽松的传统路径上,而是延续目前的微调基调。一是加快财政支出节奏,更多由中央财政统筹推动基建加速,同时预算外棚改和扶贫也可视经济形势进一步发力。二是继续推进结构性降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引导信贷向小微企业、高端制造等倾斜。三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鼓励消费也都是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理想结合点。

“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意味着防风险严监管的大方向不变,但节奏趋缓,避免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同时,金融层面去杠杆的压力在向实体传递,融资成本加速上行,要推动信贷的健康发展,适度宽信用、降低融资成本都是政策指向的方向。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也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进行适度微调是大概率事件:

货币财政基调看似没变,但实际上留了宽松的口子。“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这两句和去年没变化,但看货币财政政策关键不是看这两句,要看后面几句。上次后面跟的是“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次跟的是“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很明显,上次要管住闸门,偏紧,这次要扩大内需,偏松。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适度微调是大概率事件,这次降准就是一个信号,虽然是对冲性的,没有全面降准力度那么大,但任何宽松都不是一步完成的,看清方向最重要。

是否意味着放水?

微调的方向已经基本确定,但这是否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要重新走上“放水”之路?

兴业证券宏观王涵团队表示,与此前的托底政策相比,这次的政策方向更加具有"结构性"特征。在具体措施上,不是简单的“放水”,而是集开放、创新、减税等一系列举措为一体,旨在增加“有质量的需求”:

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在加剧今年经济的“坎”。今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事实上,年初以来已经开始看到经济放缓压力正在逐步体现。而3月以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加剧外需的不确定性。

“持续扩大内需”的提法,意味着中央开始关注经济的下行压力。回顾过去的政治局会议,2013年~2015年间,政治局会议中通常会有“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内需战略”等提法。而2016年开始,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关于需求层面的提法是“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而本次会议“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的提法,意味着中央开始关注经济的下行压力。

与此前的托底政策相比,这次的政策方向更加具有"结构性"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关键是要主动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加紧推,对不上的及时改”,同时“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仍在首位。与之相配合的是,在具体措施上,不是简单的“放水”,而是集开放、创新、减税等一系列举措为一体,旨在增加“有质量的需求”。

对市场的影响:有助于提高风险偏好、稳定市场预期。政策开始关注经济下行压力,将有助于对冲一部分市场对中美摩擦带来的担忧,稳定市场预期,提高风险偏好。

但中期的政治不确定性仍存,还需要继续观察中美关系后期的走势。但中长期来看,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并非常规贸易战,而更多是出于遏制中国转型升级的长期考虑。这并非短期可以化解的矛盾,这可能意味着中美关系的政治不确定性仍将持续存在。

安信证券策略陈果团队也提醒称,不能将会议纲要和近期措施误解为短期强刺激,“会议提到,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注意“持续”这个词,说明扩大内需是长期的战略,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扩大内需是长期战略,不是简单的短期刺激政策。会议提到,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注意“持续”这个词,说明扩大内需是长期的战略,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在当下贸易纠纷如何演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也是未雨绸缪的战略考虑。我们认为,如果出现经济增速、就业快速下滑的情况,在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不变的基础上,在避免恶化资产价格泡沫的前提下,适度地扩大内需有助稳定经济形势,有利于更好地推进结构调整的任务。

(编辑:管理员)